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探讨 内容详情

社会多方助力“营养午餐”

查看:10303次  原创作者:卢冬琳 刘庭志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南国早报》  审稿人:  时间:2011-11-28 01:41:55

 本报近日报道马山、上林等地营养午餐的现状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详见本报1123~26日报道)。不少热心读者和企业纷纷致电本报,为“营养午餐”的后续发展建言献策,不少爱心人士和企业还慷慨解囊,为农村学校的营养午餐添砖加瓦。

反响

  客观报道为政策提供依据

  “营养午餐是一件惠民工程,你们的报道能让这一工程家喻户晓。”南宁市教育局营养午餐项目负责人马源欢说,这些天他每天都收集本报关于营养午餐的报道,因为报道深度剖析了目前营养午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他们的进一步决策提供了依据。而且,媒体积极发动民间公益力量助力营养午餐,能够弥补政府在这一工程上的经费缺口。

  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蓝星勇专程打来电话,感谢本报记者对马山营养午餐的报道。蓝星勇表示,报道出来后,县教育局每天都收集当天的报纸分发到各学校广泛阅读,局领导还把报纸送到县主要分管领导手里。他认为,这组报道客观全面,既报道了经验,也指出了存在的困难,还介绍了区内一些典型经验,这让社会各界对营养午餐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一定会让营养午餐更加完善。”隆安县教育局营养午餐项目负责人凌水建议,社会爱心款聚集在一起时,有关部门能否制定一个标准,如按每所村完小为单位,统一配置某一项厨具或厨房设备,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希望学校的需求能够得到公平的满足。

  一名读者给本报记者发来短信,他建议政府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营养午餐配送中心,统一使用厨具,避免厨具功能浪费,所需的厨房建设和人员等费用由乡镇财政支付,只有这样这项惠民工程才能走得长远。

营养

  专家支招营养配餐

2.5元每顿的午餐,如何让农村孩子吃饱又吃好,这一专业性问题引起了营养专家的思考。看了本报关于学生营养午餐的系列报道后,广西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营养学科陈绍萱教授,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学院副教授、广西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总干事韦劲松约见了记者,希望能够为营养午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两位营养专家对本报提出的让学生“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的观点很赞同,他们认为,有了2.5元,甚至3.5元的菜金,吃得饱比较容易解决,但要“吃得好”,就必须制定科学的菜谱,而他们“营养医师分会”的专家遍及全区,可以对需要的学校、地区实地考察,利用当地食材制定符合学生营养需求的菜谱。

  此外,他们还可以培训学校参与制作营养午餐的老师和工友,或者在学校开办营养、卫生课程,帮助老师、学生认识营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陆光成也给本报打来电话,从营养的角度为营养午餐提供了专业意见。“受知识和观念的营养,农村地区在营养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陆光成说,他自小在农村长大,对此深有体会。他愿意义务为农村地区学校开设一些科普讲座,并随时为农村学校的营养搭配提供咨询服务。

  陆光成建议,农村地区的孩子普遍缺铁,在维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学校老师可以为孩子多做一些动物内脏类食物,如猪肝、鸡肝、猪血等。同时,黄豆在广西农村地区种植比较广泛,且营养丰富,农村地区学校可以尝试豆制品的开发利用。在蔬菜方面,可以就地取材,选用当季新鲜蔬菜,如莲藕、黄瓜、冬瓜等。

  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军也向记者表示,他们可以协助学校对猪肉和青菜进行抽检,比如猪肉有没有“瘦肉精”,青菜有没有农药残留等,以保证物品供应的安全性。

捐赠

  企业个人为学校慷慨解囊

  “你不用知道我姓什么,我只想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一名爱心女士打来电话,表示想赶在28日出差前为营养午餐捐赠800元,却拒绝透露自己的名字。这名爱心女士说,看了报道后特别感动,感觉农村孩子特别不容易,她自己是一个孩子的妈妈,相比之下感觉城市孩子幸福多了。

  “营养午餐工程很有意义,希望能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吃顿好饭菜。”1127,本报美食娱乐联盟两家会员企业“宏牛牛杂”连锁餐饮和曾姨鹅庄的负责人主动联系记者,各捐5000元爱心款为这些贫困学校购置厨房设施。

  曾姨鹅庄总经理许开发说,当看到马山、隆安、上林三县有超过13万名贫困学生获得国家营养补贴时,他为这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拍手称好,但看到后续报道中说厨房建设、设施配备落后、后勤人员工资难以落实,成为这项工程的三大难题时,他又由喜转忧,“尤其是看到有张照片拍的正是空荡荡的学校新厨房时,心里更是难受”。

  许开发说,营养午餐的报道让他回忆起自己小学时同样的情形:午餐是父母早上出门提前熬好的稀饭,中午回家自己加热吃,“最多有些咸菜,偶尔有一个鸡蛋,猪肉这些就完全不用想了”。正是童年这些贫穷的回忆,让他看到报道时触动很大,决定要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宏牛牛杂”连锁餐饮创始人韦南山也是看报道后感同身受的一位餐饮人。他说自己的学生时代同样十分艰苦:“午餐基本就是木薯粥,没有配菜,淡而无味,就偷偷去盐罐里加点盐巴在粥里,稀里哗啦地吃个两三碗,能饱肚子就行,那时根本没有营养可言。”上初中后,是寄宿学校,每周从家里带米去学校,由学校食堂帮煮饭,菜则另外花钱买,买不起菜时就直接酱油拌饭。“现在国家愿意给孩子们补助营养费,状况比我们过去要好得多,如果让孩子们因为没有锅碗瓢盆等厨房设备吃不上好饭菜,那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韦南山还留意报道中提到营养餐花样单调让部分孩子有些挑食的细节,厨师出身、做餐饮已经十几年的他,也给学校提了一些专业建议:不妨提前准备一些易于储存、价格又平的粗粮干货,比如木耳、虾皮、花生米、黑豆等,木耳补铁,虾皮补钙,花生补血,而且做法也简单、营养丰富。提前用水泡发,做菜时直接和肉类一起炒、炖、煮都行,比如黑木耳炒猪肉片,黑豆虾皮煲五花肉等,好吃、营养又方便。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82号

信息总数:989 全天访问总数:960 访问总数: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