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探讨 内容详情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论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

查看:10446次  原创作者: 梁 颖 吕余生 吴宗勋 邓 群 陈柳青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人民论坛》  审稿人:  时间:2011-05-16 01:05:53

□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邓小平生前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希望工程捐款。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6.44%的人认为希望工程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一;另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希望工程的认同率为94.2%

希望工程是一项以动员社会捐资助学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10年来,它立足于国情,着眼于未来,通过有特色的工作和活动,吸引了千百万海内外人士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争取到国内外民间资金16.11亿元,援建希望小学7111所,救助失学儿童209.88万名,1万套“希望书库”送到了希望小学和部分山村小学,培训了一批乡村教师。实践证明,希望工程的实施,把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不仅推动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倡导了时代新风尚,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希望工程推动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未来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我国能否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少年儿童不能读完小学和初中,上高中、大学的就更少。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短缺,有些地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学龄儿童无法上学。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外,还须挖掘我国城乡社会各界蕴藏着的办学热情,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办学,相应减少国家在教育投资上的巨大压力,直接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工程唤起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的进一步关注。

教育是基础性事业,属于长线投资。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然而,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教育投入的倾向令人担忧。希望工程选准了基础教育与我国下个世纪发展关系这个切入点,把政府财力不足、教育发展滞后、失学儿童不断增加这一现实昭示给全国人民,呼唤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农村教育,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希望工程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导向唤起了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邓小平生前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希望工程捐款,并为希望工程题词。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为希望工程题词、捐款、捐物,身体力行地推动希望工程开展。各省、市、自治区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希望工程,普遍成立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或希望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希望工程。广西从自治区到地、市、县都成立了希望工程办公室,形成了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19985月,中国科技研究中心对希望工程进行效益评估。评估表明,94.4%的省级领导人、100%的地级领导人、97.4%的县委书记和97%的县长认为,在实施希望工程以后,本地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希望工程从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入手,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许多机关、团体、企业、个体工商户都积极参与支持希望工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和兴建希望小学。希望工程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捐资办学热情。

希望工程增强了贫困地区人民办好教育的信心。

多年来,我国教育滞后,突出地表现为贫困地区教育步履维艰,其原因是经济的落后。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导致了经济的落后——这是一个互相牵制、恶性循环的怪圈。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时期教育的总体水平,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可能。在贫困地区,虽然党政领导、教育部门对于发展教育有紧迫意识,并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不少措施,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发展教育是需要资金投入的,有的贫困县把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到教育上,却仍然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济落后,资金短缺,发展教育谈何容易!希望工程实施后,通过各级工作机构内引外联,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注入了大量资金,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一座座崭新漂亮的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更多的人认识到希望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它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因而捐资助学的热情十分高涨。许多地方得到希望工程的资金支持后,当地群众除了按照11筹集配套资金外,还主动献工献料支持建设希望小学,加快了乡村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湖北省罗田县,仅1991年到现在就建成中小学希望教学楼380栋。希望工程极大地调动了贫困地区人民办好教育的积极性,振奋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增强了办好教育的信心,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希望工程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数超过两亿,实现“两基”目标,工作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发展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应该由政府投资和社会各方捐资共同构成。希望工程实施后,全国普遍实行了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针,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民间捐资办教育,救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继续学业,提高了贫困地区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时,通过对贫困地区乡村的小学校舍进行改建和重建,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计,到1998年,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覆盖的县已达全国的74.7%。在国家级贫困县,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乡、校、村覆盖率分别为96.3%63.3%41.3%。对734所已建成的希望小学的抽样调查表明,希望工程使校舍危房面积平均减少79.5%,图书数量平均增加234.4%。希望小学建成后,学校覆盖的生源范围扩大,学生数量平均增加22.1%,教职工数量平均增加16.6%。希望工程还对1500名希望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希望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许多贫困县的领导认为,希望工程为实现“两基”目标达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希望工程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下降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工程的开展,不仅还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人才,而且架起了连通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桥梁,先富带后富,从而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希望工程更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贫困地区处于贫困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希望工程实施后,除了捐款捐物兴办学校外,还广泛组织城市的企业、学校代表和其他各界人士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资源、教育、工农业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同时,组织受助的儿童、家长、教师和当地干部群众到城市参观学习,开阔视野。通过“请进去、走出来”的办法,一方面为落后闭塞的贫困山区送去了大量的经济、文化信息,使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让贫困山区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励精图治,告别贫困,坚定不移走强国富民之路。

希望工程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贫困地区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金技术短缺等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希望工程实施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捐款单位、捐物人建立了联系,加强了信息沟通,扩大了经济、技术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把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互促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据统计,10年来,通过各级工作机构直接或间接引进扶贫资金近10亿元,为贫困地区落实和开发了一批新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996年,张家口市组织“希望工程圆梦联谊会”,把邀请捐款单位考察希望工程实施情况与经贸洽谈结合起来,引进资金4000余万元。唐县以希望工程为媒介,与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一些工商企业在劳务输出、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合作,给全县脱贫致富带来了机遇。贫困地区的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盛赞希望工程是一项新的扶贫工程。

希望工程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准备了人才。

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依靠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经验证明:成功的基础教育是经济腾飞的主要基石和阶梯。长期以来,贫困地区一直沿用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所采用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经济难以腾飞。有些贫困地区经过帮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但没过多久又一贫如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地人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这说明治贫必先治愚。希望工程着眼于提高新一代人的素质,资助贫困地区青少年上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家乡的本领。如今,希望工程资助学生有的已升入高中、中专、大学,有的已成为研究生。有相当部分学生中学毕业后投身家乡建设。据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统计,在广西的都安、南丹、平果、田东、隆安、巴马、东兰等贫困县,有3230名希望工程受助生通过从事农业开发、果树栽培、家禽饲养、竹藤加工等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希望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希望工程正是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开展工作的。希望工程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包括全社会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唤。它高扬捐资助学的旗帜,呼吁全社会尊师重教和重视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加深了人民对科教兴国战略意义的理解。它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号召人们以爱心扶弱济贫,使人们在参与中净化心灵。

希望工程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希望工程在城市一些学校中开展的“结对助教”和捐建“希望书库”等活动,以其具体生动的实践和“一助一”特有的参与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人道、仁爱、同情、利他这些基本点上,培养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的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以及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助学生通过希望工程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以此为动力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希望工程使援助与被援助的两只手紧紧拉在一起,两颗心一起跳动。城市中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时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希望工程让孩子从小学会了关心他人,树立了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希望工程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64月举办的“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状况调查”显示,在27686份调查问卷中,76.44%的人认为,“我国近年来在思想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活动之一是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经济转轨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往往出现多元取向。正当一些人信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为谋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时,希望工程带给社会一缕清风,使热的头脑清醒起来,浮躁的心态冷静下来。人们发现在个人利益的“小我”之外,还需要关心国家和民族这一“大我”。认识到不能只要求“人人为我”,而更要考虑“我为人人”。因此,希望工程特别强调一个“爱”字,号召人们献爱心,把蕴含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的情感激发出来。许多企业参与希望工程的动机是为了让员工明白,“赚钱”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创造高效益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捐资支持希望工程,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许多群众捐助失学儿童,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有限,但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这爱的力量就可以创造奇迹。随着希望工程的深入开展,它越来越强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把救助失学孩子这样一件本来属于慈善事业的活动,升华为动员人民群众追求自身道德完善,追求社会进步,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活动。

希望工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靠政府,还要靠社会力量,需要人人分忧。无数中国人看到了贫困地区严峻的状况,受到强烈震动。从首都到边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海外侨胞也纷纷参与。在希望工程捐款收据的存单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签名:“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一名离休干部”、“一位解放军战士”、“一名读过两年书的保姆”、“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一名退休工人”、“一名海外赤子”……还有大量不签名、不留地址的“无名人士”。多数人拿出的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钱和物,但奉献的却是一份份炽热的爱,表达的是对民族、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希望工程每一笔捐款的背后都有一颗滚烫的心,千万颗心凝聚到一起,汇成一个主题,这就是:共同托起中华民族明天的太阳。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大大增强了。1997816,《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一项大型社会调查结果,在国内有影响的项目中,公众对希望工程的认同率为94.2%,高居榜首,这充分反映了希望工程在人们心中的巨大影响。希望工程的实施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伟大民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0年来的实践证明,希望工程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公益事业,它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远远超过活动本身。我们应该弘扬希望工程所体现出来的尊师重教、心系祖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共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82号

信息总数:989 全天访问总数:14 访问总数:22167